建校12年后,珠海面积最小大学U IC9月将告别“袖珍”校园,珠海装修网了巨大,搬至唐家湾会同村新校园,原校园建筑物转让给北师大珠海分校。
“2005-2017年,金凤路28号,承载U IC
12年记忆的校园,即将与我们告别了。……今年9月,我们将正式搬入位于会同村的新校园。”5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
IC”)吴校长对全校师生发出了《致全校师生书》。据珠海装修网了解,建校12年后,这所在全国拥有着高知名度,却一直没有属于自己校园的大学,终于告别“袖珍”校园。位于会同村的新校园占地300亩,教学区域面积增加了4倍。
目前,新校园附近租用会同村土地改建的“新文化小镇”已在前年陆续投入使用。包括文化创意中心、演艺厅、大学会堂、体育馆等建筑在内的绝大部分工程均已完工,整个校园正在进行最后的完善。珠海装修网获悉,现代化港式大学与“民国第一村”的百年古村落会同村很快将深度融合,国内首个开放式大学小镇呼之欲出,令人期待。
融合
古村里的大学
新校园,绝对是U
IC学生张妍和同学之间最热的话题之一。再过四个月,她的网购地址,将彻底从“金凤路28号”变为“金同路2000号”,尽管地址门牌号相隔并不算远,但对于所有师生来说,未来的学习生活将和从前发生巨大的变化。
“会同新校园的启用,打开了U IC崭新的篇章。我们建设一流博雅型大学的目标将越来越近。”吴校长说。
“金同路2000号”是会同村的地址所在,这一“民国第一村”曾有着显赫的历史。清一色岭南建筑,大部分都是灰瓦、青砖、飞檐,村前的莫氏宗祠和碉楼是它厚重历史的象征和见证。据珠海装修网了解,在U
IC新校园到来之前,这里长期被成片的荔枝果园和农家乐包围,村内也只有一间士多、一间咖啡屋和一个画廊迎接着周末前来采风的大学生和市民,俨然凤凰山麓深处一处静谧的世外桃源。新校园也正是建立在大片果园、旧工厂、养殖场和鱼塘之上。
如今,大学已经逐渐和村子融为一体,宿舍区在教学楼之前启用,学生的到来,使得人烟稀少之处瞬间成了繁华的商业闹市,村落里也因为大学生们而热闹不已。U IC新校园位于唐家湾会同村内,距现原校园约1 .5公里。新校园占地300亩(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6
.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区域建筑面积约19 .5万平方米。
透过新校园文化创意中心二楼的玻璃幕墙,整个校园尽收眼底,建筑群背靠赤花山,沿三角形三边分布。两年的时间里,一栋栋建筑从规划蓝图上拔地而起,文化创意中心、体育馆、大学会堂、演艺厅、行政楼、教学楼及宿舍楼等将陆续建成。今年6月,U
IC第九届毕业典礼将首次在新校园的大学会堂举行。不过,校园的建设仍将持续,如位于新校园中心的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为方便新校园的整体施工,最迟动工兴建,加上内部设施装修要求较高,预计到国庆假期后才能启用。
校方工作人员介绍,新校园所在山地地形起伏,25栋建筑巧妙利用地形,紧凑地分布在山脚下。建筑高低错落,地下地上建筑空间巧妙形成立体贯通,处处体现着建筑的精巧。赤花山下地下水形成的天然湖泊也得到了保留。盖楼时出于建筑安全考虑填埋的湖区,在工程结束时还原。U
IC新校园户外绿化比例达到30%以上,部分建筑顶部也进行了绿化设计,整个校园中心部分俨然一个有湖有绿地的小公园。为了不影响山貌景观,所有建筑楼体都不超过30米,因此新校园也有不少建筑向下延伸,所以即便在同一栋楼同一层,走廊这头是四楼,走廊那头就成了二楼,颇具特色。
新校园设计采用的是香港著名建筑师吕元祥的方案。规划设计有别于传统大学的设计,富有特色,U
IC现有教学楼的设计同样出自吕元祥之手,已被珠海市选为“珠海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尽管比原有校园开阔太多,但与隔壁的北师大珠海分校和北理工珠海学院数千亩的校园相比,300亩的UIC新校园在面积上仍显得局促,这更好发挥了香港设计师最为擅长的港式复杂建筑美学———“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空间,还不破坏生活情调”。
在规划上,新校园也充分体现博雅教育理念的需求。教学楼、学部综合楼、学习资源中心等公共资源围绕中央绿化带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宿舍区和教学区交替排列的建设格局,使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为便捷。独栋的文化创意中心让博雅教育不可或缺的音乐与艺术有了栖身之所。
U
IC校园的办公区也颇具特色,“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尽量不打隔断,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校方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规定”起因于博雅教育的要义:文理兼通、教学相长。吴校长一直强调,希望通过消除有形的隔断,打破各学部和各部门间无形的阻隔,促进教学的整合与融合,在U
IC形成良好的学术和管理的氛围。
追溯
漫漫新校园路
对于所有的U IC师生来说,新校园可谓是期盼已久。
全校的搬迁已经进入倒计时。大一新生定于9月5日在新校园报到注册,可提前9月3日及4日入住新校园二期宿舍。二至四年级学生定于9月18日及19日注册,原住文化小镇的大三及部分大四学生入住一期及二期宿舍。行政部门则更为迅速,从7月下旬便开始搬迁,以保证各学部及教学单位从9月初开始便可以为新校园学生服务。
校方介绍,作为首所内地与香港高校合作创办的大学,U
IC自2005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许,招生火爆,录取分数线持续走高。然而,学校很快便面临办学空间不足的制约,“特别是缺乏大型活动场地、体育及音乐艺术设施,部分同学更要安排在校外宿舍住宿,不利于进一步完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
记者了解到,U IC建校之初,由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约200亩土地为期30年的使用权,由香港浸会大学提供1
.5亿港币的贷款作为开办费并建设教学楼,迈出了首所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的第一步。之后,由于地形原因,校园可用建筑面积小,缺少体育馆等公共设施,U
IC学生们不得不与隔壁的北师大珠海分校共享设施,导致学生间因资源分配问题发生摩擦事件时有发生。因为没有可以举办大型活动的礼堂,每年U
IC的毕业典礼,只能在室外搭建临时的简陋场地上进行。
而随着学校的发展,受限于办学空间,学校文化小镇无法容纳全部学生,只好在高新区其他地方建设宿舍区,学生需要乘坐小巴往返于宿舍和教学区之间,成为巨大的烦恼。
转机发生在6年前。随着U IC在珠海办学的快速发展,2011年,珠海市政府就发函同意适度增加U
IC办学用地,2014年,政府在会同村划拨300亩土地供U IC建设新校园,解决了U
IC发展上的空间瓶颈问题。2015年8月,会同新校园开始平整土地。新校园建设拉开帷幕。
新校园教学区域建筑面积是原来教学楼的5倍。连同会同村提供67亩土地建设的第一期宿舍(新文化小镇),整个校园建有9栋教学楼,先后两期共15栋宿舍楼(一栋待建),还有文化创意中心、大学会堂、体育馆、演艺厅、行政楼等,可容纳6000名本科生及1000名教职员,还能满足逐步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此外,还有空间设立产学研基地、创业基地等。教学、办公、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都大大提升。新校园更完善的设施和条件,以促进教学、科研、师生互动和多学科协作,为U
IC跻身一流博雅型大学,创造发展契机,留出发展空间。
新校园建成后,对于U
IC师生来说,最欣喜的变化是拥有了自己的体育馆和大学会堂。今年4月底,体育馆将率先投入使用,体育馆内设有颇为豪华的现代化篮球场、恒温泳池、网球场等场地,没有礼堂的历史也将终结,今年的应届生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大学会堂举行毕业典礼。
搬迁之后,颇具特色的旧校园将如何处理?是否会实行两个校园模式?校方表示,U
IC是一所博雅型大学,重视师生关爱、全面发展,本科生人数不宜太多,以6000人为上限,新校园可满足今后发展所需。考虑到两个校园会增加管理和时间成本,搬迁新校园后将不再使用原先校园。记者了解到,经友好协商,搬迁后U
IC将土地提前交还北师大、将教学楼转让给北师大珠海分校。另外,从2008年开始向开发商租用的文化小镇宿舍也会在今年7月前腾空,连同校方此前建设的其他设施将转由北师大珠海分校使用。
“300亩的新校园,给U IC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这里将成为绿色、开放、富于交流的校园,这里将成为创新、创业、探索科学的基地,这里将成为多 元 、碰
撞 、融 合 交 会 的 源泉。”在U IC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校方表示。
期待
或现国内首个开放式大学小镇
一直以来,U
IC都推崇并践行“大学小镇”的办学模式。“大学小镇”的概念,在欧美国家并不陌生,这也是许多欧美名校采用的方式。大学校园不设围墙,完全与周边的社区融为一体,美国一些著名的博雅大学就是与周边社区协同发展起来的。
2014年,U IC与珠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订明U
IC积极参与将会同村及周边村落改造成大学小镇的规划建设,至此,这一概念在中国初露雏形。
在U
IC旧校园中,因为校园旁边并无居民区,因此“大学小镇”还仅仅是“学生小镇”,不过,深深嵌入会同村的新校园势必将与周边深度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小镇”将在珠海出现。
在U
IC新校园建设中,一个细节被校方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300亩校园用地是珠海市无偿提供的。“在现今寸土寸金的时代,珠海市政府仍能无偿提供土地给U
IC建设新校园,这对U
IC是一个很大的支持,我们要珍惜。”吴校长多次对学生说。为了校园更快发展,会同村更是将67亩的集体土地出租给学校建宿舍,并雷厉风行,使得宿舍区成了新校园最先投入建设和使用的地方。“大学小镇”的建设也被视作对珠海居民的一种回馈。
“大学不是一座孤岛。以新校园为契机,U
IC与周边社区、本地社会的融合也将不断深化。未来,新校园的大学会堂、演艺厅以及部分体育馆设施将对市民开放。我们还向珠海市政府提议,建设国内首个开放式大学小镇,整合大学、社区产业、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资源,将唐家湾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会同村及周边村落改造成‘大学小镇’。目前,大学小镇的规划正在积极筹备之中。”U
IC校方介绍。
吴校长曾在U
IC校内报纸《四维首印》上“校长手记”栏目撰文表示,大学小镇的规划,给大学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优化周边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素,还为珠海市创造文化软环境,可谓“三赢”。
“会同古村被誉为‘民国第一村’,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这里有一所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学生,有多种语言和文化,有艺术工作坊,有音乐厅和体育场馆,有可供专业技术人员入住的地方,有商业娱乐设施,将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吴校长说。这个小镇可以由珠海市政府和U
IC共同建设,U
IC赋予它开放、绿色和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未来也让更多珠海市民受惠。例如,大学图书馆可以开放给居民,文化和体育设施可以与大学共享或由大学运营,做到“社区中有大学,大学中有社区”。“这也符合U
IC一直致力于建设公益性大学的初衷。”
业内相关调查员了解到,按照规划设想,“大学小镇”扩容后,周边的北师大珠海分校、北理工珠海学院都将纳入其中。
挑战
新校园运作之初需“磨合”
不过,对于新校园,在万众期待的同时,调查员发现新校园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以往校内的交通道路狭小,注定了今后“逢开学必堵车”。校园周边的公共设施目前较为匮乏,周边仅有一趟67路公交车通往金鼎镇。目前新校园内仍没有户外运动场地。
对此,校方也表示,新校园对外交通是经金同路、金唐西路,在城轨唐家湾站附近接上金凤路(即现时学生大巴由新文化小镇往返文化小镇的路线)。高新区正在扩宽由新校园体育馆至北师大珠海分校后门的道路至四车道,目标是今年9月完成。据了解,由新校园至金唐西路的新连接路正在规划中。同时,校方也正在跟公交公司商讨,争取在新校园增设公交路线及站点。校方还在筹划穿梭巴士,来往新校园与城轨唐家湾站。同时,也将争取岐关车路有限公司在新校园设立站点,为师生提供市际包车服务。对于运动场地,校方介绍,新校园由于面积所限,未能兴建运动场。但是学校与高新区初步达成共识,由高新区在新校园周边大学小镇的规划用地上建设运动场,交由U
IC运营管理,在满足U
IC教学需求的同时,向社区居民开放。在运动场建成前,学校已与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洽商,租用运动场,供学生开展足球、橄榄球及飞盘等户外运动。
吴校长也在致师生信件中表示,正如金凤路原校园启用时那样,新校园在运作之初,需要一段磨合期,周边环境及市政配套设施亦有待完善,学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校园大了,楼栋多了,各个学部及教学单位也拥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办公空间,如何发扬博雅教育重视师生关爱、密切交流互动的精神,保持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良好沟通,值得全校师生重视。”
吴校长说,新校园将是U IC新的篇章。珠海装修网获悉,U IC人的努力目标是,在珠海建设一所一流的博雅型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